因为DeepSeek,欧洲投资人决定募集一只超大基金

KD资讯 2025-02-11 17:13:11 12阅读 0评论

  因为DeepSeek,他们决定募集一只超大基金

  来源:东四十条资本

因为DeepSeek,欧洲投资人决定募集一只超大基金

  这两年在创投行业里聊起欧洲市场,多少有点“失落之地”的意思。明星投资人不在这儿,赛道主战场也不在这儿。在2023年借着半导体热的东风,创造了全球最大IPO的英国芯片公司Arm,也被软银带去了纳斯达克。约翰逊到特拉斯到苏纳克,连续三届首相接力游说,愣是没留住。气得伦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Julia Hoggett只能失望地向政府官员们提出建议:“英国需要在监管和市场改革议程上加快速度,包括鼓励更多的风险投资活动,以真正意义上的驱动增长。”

  不过屡战屡败只是战绩,屡败屡战才是生活,骄傲的老欧永不服输。2025年一开头,欧洲的投资家们就来了一波大的:

  据美国公共养老基金近日披露了一份显示,他们决定向欧洲最大的科技投资机构Hg的最新旗舰基金Saturn 4出资1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而这只新基金的整体募资目标则锁定在了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5亿元)。而这只规模超大的软件基金,背后承载着“欧洲人民拥有自己Deepseek”的野望。

  欧洲王者

  Hg是欧洲目前最大的科技投资方,成长速度堪称惊人。根据知名基金数据库PEI300统计,Hg在过去五年里共完成募资513.7亿美元,这个数字哪怕摘掉“科技”这个限定词,放在整个股权投资行业里横向对比,也能够排名第10。在欧洲,仅有老牌机构殷拓(EQT)和CVC的募资规模能够超过他们。

  最新募集的这只Saturn 4也顺应了这个趋势,继续刷新着Hg成立以来的募资记录。甚至从募资节奏来看,Saturn 4的出现进一步上扬了这个趋势。

  据目前公开的信息,Saturn 4推出于2024年5月,迄今为止除了开头提到的美国公共养老基金,目前已经敲定的LP还包括瑞典养老基金Kapan Pensioner、法国老牌投行Caisse des Depots、美国保险公司ReliaStar Life Insurance,可以说距离最终关账就差临门一脚。而此时距离Hg的上一只旗舰基金Saturn 3的募集,过去还不到两年。

  更重要的是,募集完成于2023年3月的Saturn 3还不是什么小基金,它的整体规模高达110.6亿美元。而2020年完成募资的Saturn 2,整体规模更是只有50亿美元——从3年到1年半,从50亿到120亿,再考虑到Saturn系列基金的定位还清晰地锁定在“软件服务业”领域,这样的节奏可以说用一句“叹为观止”毫不夸张。

  当然,这一切都有着过硬的业绩打底。在一份官方自述文章里,Hg表示他们的腾飞里程碑出现在2007年,当时Nic Humphries接替Ian Armitage出任CEO后,提出公司要旗帜鲜明地转向软件服务业,自此之后Hg的资产管理规模才开始走上了倍增的道路。portfolio里大量诸如Access、IRIS这些软件服务业内星光熠熠的名字,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Hg也因此有底气做出绩优的承诺,Saturn 4计划将投资8-10家软件服务业公司,重点关注那些总部设在欧洲,拥有跨国业务的公司,目标是3倍投资回报以及20-25%的IRR。作为参考,投资期还不到一年的Saturn 3目前的IRR为20.1%,总价值与实收比率为1.14。

  豪赌AI+软件

  但俗话说的好,已经有手表了,还要啥自行车。

  即使Hg在过去五年成绩彪炳,但雄心勃勃的Saturn 4募资计划曝光后,人们还是忍不住要问“继续凶猛扩张的底气打哪儿来”。至少从数据上看,2024年已经是欧洲风险投资市场连续下滑的第三年,整体交易规模已经从1060亿欧元萎缩到了560多亿欧元,全年只出现了80起超过1亿欧元的风险投资案例,下滑到了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并且与其他市场所面临的窘境一样,欧洲市场目前仅有的“体面”基本就是仰仗人工智能支撑起来的:2024年欧洲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由GreenScale创造,这是一家为超大规模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云基础服务的公司,他们在11月成功融资了12亿欧元。第二大融资则是由自动驾驶领域的Wayve完成,软银在去年5月决定出资10.5亿欧元,也和人工智能强相关。知名的大模型独角兽Mistral AI也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在去年6月融资6亿欧元。

  你甚至可以下结论,欧洲投资者们目前只能通过人工智能赚到钱:2024年是欧洲市场退出交易回升的一年,尤其是在第二季度退出交易规模达到了149亿欧元,是2022年以来的最好成绩,而其中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是最核心的增长引擎,仅PE并购交易就创纪录地出现了127笔,整体规模达到112亿欧元,同比2023年直接实现翻番。

  但俗话又说了,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呢?本质上都是代码集合,都是冯·诺依曼的徒子徒孙,还有哪条赛道,比软件更适合“AI+”呢?

  2023年6月,也就是Saturn 3完成募资后的第三个月,Hg举办了一场由基金合伙人们与被投企业高管共同参与的研讨会,主题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对超大规模软件提供商的影响、人工智能会如何影响我们未来打造规模化的软件公司。

  这场峰会最终得出了8条结论。除了第8条充满了浓郁的PR气息——第8条说的是“请立即加入Hg生态,我们会给予你全方位的帮助”——其他7条建议都对人工智能表现出了极高的友善度,分别是“立刻拥抱GenAI”“立刻在公司内培养GenAI文化”“任命一位CAIO(首席人工智能官)”“保持信息的同步”“定义为长期转型方向”“尽快设计一套人工智能场景”“尽快将人工智能纳入生产环节”。

  自此之后,Hg的高层更是定期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创业者、行业领导者做客他们的官方播客栏目中,讨论GenAI的行业趋势。在最新一期栏目里,Hg管理合伙人Matthew Brockman亲自担任主持人,对谈微软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vid Carmona,主题是《孵化、实验、实施:当下AI领域内的真实商业案例》。其中来自Hg的真实案例有两个,一个法律服务软件Litera,另一个是建筑行业服务软件Trackunit,估值分别达到了30亿美元和10亿美元。

  同样在11月的一份官方博客文章中,Hg再次强调了全面拥抱GenAI的重要性,并已经体现在利润增长上: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产品的扩展更是带来了更强劲的增长轨迹,被投企业继续实现了超过2%的利润提升……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基础设施(例如机器学习运维层、ML Ops)仍在逐步成熟,且AI应用层正在努力驾驭“代理式框架”,试图将其价值从“副驾驶模式”(与人类协作)升级为“代理模式”(完全自主执行),但即使在当前早期阶段,我们已看到这些代理技术有望为单客户带来约2倍的收入增长,这一增幅与SaaS转型带来的提升相当——而后者是经过多年优化后才实现的。

  要知道,在Pitchbook的年初的预测中,2025年欧洲能够出现的新晋独角兽,也基本都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例如医疗AI领域的Huma,在去年拿到阿斯利康和拜耳的投资后,估值已经达到了9.2亿欧元;智能客服领域PolyAI,目前估值已经达到了4.6亿欧元。

  在这种情况下,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则,LP们当然有充足的理由对Hg挥舞支票,Hg也自然有充足的底气猛踩油门,继续加速。

  神之助攻

  如果再脑洞大一点,120亿欧或许并不是Hg的终点。因为在最近的一个月内,人工智能的王者们接连出现了三条大新闻:

  -有传闻称,软银即将与OpenAI达成4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距离软银此前以“买老股”的形式15亿美元投资OpenAI过去仅不到3个月;

  -有传闻称,前OpenAI联合创始人、知名的“奥特曼分歧者”ilya Sutskever的创业项目SSI,正在洽谈一笔估值200亿美元的新融资,距离SSI上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过去不到6个月;

  -在近期于巴黎举办的人工智能峰会上,法国公共投资银行宣布,计划截止到2029年,将向法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投资100亿欧元,而就在这则声明发布的数小时前,阿联酋和法国宣布,计划投资高达500亿欧元,在法国建设一个容量高达1吉瓦的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这三则消息堪称对Hg的“神之助攻”,因为他们的集中出现传递出了两个消息:人工智能行业仍然长期处于“无法自我供血”“商业模式有限”的阶段、人工智能对资源的消耗能力仍然被低估。包括Sam Altman也在最新的一篇博文中写道:

  “从某些方面来看,人工智能可能就像是晶体管的经济效应——一项具有良好规模并渗透到经济几乎每个角落的重大科学发现,我们不太关注晶体管或晶体管公司,而其收益分布非常广泛。但我们确实希望我们的电脑、电视、汽车、玩具等能够创造奇迹。

  世界不会一下子改变;它永远不会改变,短期内,生活将基本保持不变,2025 年的人们将以与 2024 年相同的方式度过时间。我们仍会坠入爱河、建立家庭、在网上吵架、在大自然中远足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在今年年初的横空出世,带给了欧洲投资者们对于“不同路线”的的坚定信心。在2月初瑞典哥德堡举行的GoWest投资峰会上,德国初创公司Novo AI的创始人Hemanth Mandapati表示,DeepSeek正在改变人工智能的格局,让企业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得该技术,“DeepSeek的报价比过去使用的产品低了五倍,我省了很多钱,而实际体验层面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欧盟政策负责人、开源人工智能开发平台Hugging Face应用研究员Lucie Aimée Kaffee更是兴奋地表示,“高质量高效的人工智能模型不再是拥有庞大硬件资源的科技巨头的专属领域。”

  这一系列氛围铺垫,堪称“市场经济特征精华”的风险投资人们,显然会对“软件”这条AI愿景兑现的最短路径抱有更多的期待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KD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